新聞中心
數控刀具要談中國刀具行業的現狀及發展,就很難避免不提同行的名字、不對其進行評論。本文完全是本人個人對中國刀具行業發展的看法和希望。學識有限、信息不全、評論不當肯定是有的,但絕沒有惡意。如有關同行對自己的評論持不同或相反意見,請不要生氣,請發郵件給我,我會考證后修改。在此,也請各位看官不要轉載擴散,本文僅供業內同行內部討論之用。
一、并非強大的繁榮
說起中國的刀具市場,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復雜:一方面,最近十年來刀具市場一直高歌猛進,銷量節節攀升,呈現出一派雖紛爭加劇但也繁榮不衰的景象,讓刀具人在自己的家園里就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競爭的層面竟是如此的涇渭分明–國外(指工業發達國家)刀具基本上只與國外刀具競爭,國內刀具也基本上只與國內刀具競爭!這仿佛是流體力學里描述的層流現象。在絕大部分領域內,國內刀具的技術水平離國外同行相差太大,甚至還沒有參賽資格!
隨著中國汽車、航空、軍工、模具、制冷、電力等精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金屬加工刀具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迅速增加。盡管我國還沒有養成行業統計的習慣,但業內人事估計中國的刀具市場約有200億元人民幣(全球大約有250億美元的刀具市場)!國內的高端刀具市場約有50億元,到目前為止,該高端市場基本上由進口刀具占領。
中國的刀具市場是少有的、真正能稱得上全球化的市場。不要說行業里小有名氣、有一定規模的刀具公司已悉數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或找了代理商進行銷售,就連只有二、三十名員工的德國小公司也把其刀具賣到了中國!市場上隨處可見來自德國、日本、美國、以色列、韓國、瑞典、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刀具產品。
這些進口刀具基本上占據了各機加工行業的高端客戶。就去看看各大汽車公司的發動機制造車間、飛機發動機制造企業的機加工車間和汽輪機制造車間吧,那些高效、高精度的機加工刀具中很難看到國產刀具的蹤影。我們的刀具企業離“強大”二字的距離還太遠!
國產刀具大多應用在中、低要求的客戶群里,如農業機械、摩托車、農用車、通用機械及中低檔的機器制造工業。這些行業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所以,對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只好放寬,以便使用便宜、但精度和效率也相應降低的機器和刀具。盡管這些領域用量很大,市場也不小,但單支刀具的價格奇低,仿佛他們象在銷售原材料一樣。不是嗎?說起中國高速鋼、硬質合金等刀具材料的用量都居世界前列,大但是不強。在世界刀具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中國刀具品牌至今還沒有。
二、群雞少鶴的格局
但要說起中國刀具企業的數量的確也不少,正如中國的汽車工業。盡管國有刀具公司關了不少,但也派生出很多私有刀具企業。光常州西夏墅鎮就有上百家刀具廠,酷象德國南部的“刀具之鄉”-多瑙河谷地區。西夏墅刀具廠群的起源最早與重慶工具廠有關,從陜硬廠、株州鉆石、成工、哈工等工廠都在周圍派生出了不少私有刀具企業。另外,從日系上海名古屋和大連富士出來創業的人也有幾十個之多,就連從年輕的阿諾公司派生出來的小公司也有四、五個呢!
刀具廠很多,但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復”,且看:
高速鋼鉆頭出口量極大,但基本上被放上國外DIY商場的貨架上-家庭手工作業用,但高端的如老的轎車發動機生產線上的高速鋼麻花鉆照舊依靠進口;
數控刀具硬質合金刀具做得多了,但集中做中低檔的立銑刀和易切材料的鉆頭,高檔的如高速銑刀、硬銑銑刀、石墨銑刀、3D銑刀、鋼件及難加工材料的高性能鉆頭、鉸刀等高附加值的刀具還得依靠進口